【入门篇】
想成为韩流艺人?很简单,也很困难
Q:听说在韩国遍地都是娱乐公司的选秀会,是真的么?
A:是真的。
在韩国,各娱乐经纪公司几乎每周都会办选秀活动,从歌唱、舞蹈到主持、搞笑,但凡有一技之长之人,都可以自荐参加。当然了,没有才艺,有长相也可以——别忘了,还有“外貌组”的选拔呢。
除了国内选秀,还有海外招募。顶级女团“少女时代”里的Tiffany、新锐组合EXO里的成员吴亦凡,都是通过SM公司的海外选秀而成功在韩国出道。
此外还有无处不在的星探,从网上或街头挖掘有潜质的帅哥美女(他们有特定的名字,叫“脸赞”)。前者有与李敏镐共同出演过《花样男子》的女主角具惠善,后者则包括陪人去看演唱会而被JYP公司发掘的2PM组合人气成员尼坤。
如果以上都行不通,别急,还有电视选秀呢,2009年开播的《Super Star K》、2011年开播的《伟大的诞生》等节目都欢迎你来,主演过韩剧《请回答1997》男主角的徐仁国就是《Super Star K》第一季的冠军。
Q:韩国的影视剧演员也像中国一样,都是从“北电”“中戏”“上戏”之类的专门学校毕业的么?
A:不,他们上的大学大多都有影视表演的专业。
如果你希望以演员身份打入娱乐圈,机会包括但不限于:参加试镜会,直接接拍广告或影视剧——李敏镐就是这么干的。他从高二就开始频繁参加试镜了;或者,干脆去读书——韩国的知名大学都有影视表演专业,例如崔岷植、全智贤、金素妍、李政宰、朴敏英、林允儿等都是东国大学相关专业的校友,而经纪公司、电视台或剧组会有针对性地面向他们“招新”。
Q:韩国娱乐圈所说的“练习生”是怎么回事?当“练习生”有收入么?
A:“练习生”就是演艺公司培养的艺人预备梯队,业余时间到公司接受培训,工资嘛……那是没有的。
加入娱乐公司的机会多、门槛低,但并不表示你一进去就有资格出道做明星,相反,你得先当“练习生”,接受从言谈举止到歌舞演技的系统训练。训练是免费的,但非常严苛:一位中国籍“练习生”回忆说,他们每次练习课程结束后,老师会递给每个人一个桶,视每个人挤到桶里的汗水多寡来判断哪个人的表现最好。公司还会定期考核,组织“练习生”们在公司高层与已出道的艺人面前表演才艺,如果长期表现不佳,那不好意思了,你可以走了。
早年多有“练习生”遭受体罚和羞辱的传闻,如今其实并不多见,倒是心理压力是逼退“练习生”的主因。毕竟,培训无固定期限,既有半年就能出道的幸运儿,练上七八年还出道无望的也大有人在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“练习生”是没有任何工资收入的。
【阶层篇】
电影明星最“高冷”,偶像组合最底层
Q:韩国究竟有多少艺人?
A:在韩国,每200个人当中,就有一个是已出道的艺人,真正做到了:“男神多如狗,女神满地走”。
根据韩国税务部门及艺人工会2013年的统计报告,目前韩国现役艺人的数量约为2.5万,占人口总数(2014年年初统计数据为5000万左右)的0.5%。而这0.5%背后,还站着一大拨渴望成为艺人的“练习生”们。
艺人这么多,当然也分三六九等。因为受儒家文化影响至深,娱乐界也按照身份、地位、年龄、资历来划分阶层。就艺人这个群体来说,“食物链”是这样的:演员们>偶像们,前辈们>后辈们,海外大红的>只在本土有热度的。
阶层高的可以不理阶层低的,但阶层低的若是不对阶层高的毕恭毕敬,你就走着瞧吧!
Q:韩剧里常说的“忠武路”到底是指什么?为什么混“忠武路”就显得很拽?
A:因为那是韩国的好莱坞——能当上电影明星,地位当然就高了!
忠武路是首尔的一条街道,临近著名的明洞购物区,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,众多电影院、剧场、电影制作机构陆续入驻此地,成为韩国电影业的核心地段,不少享有国际知名度的大牌导演都是从忠武路发迹的。因此,电影演员们也会被民间称为“混忠武路”的。
韩国电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飞速崛起,成为全亚洲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及文化现象,电影明星们也因此享有艺人群体中最高的地位。例如拿下过戛纳影后的全度妍,就是韩国媒体公认的“国宝级明星”。同样的,宋康昊、崔岷植、李英爱等影帝影后级人物,也都地位超然。张东健、元彬这样的“鼻祖级花美男”,也无不是因为其在电影圈获得成功而最终登顶成为“超一线”。
Q:不是说韩国人对长相特别挑剔么?为什么刘在石长得不好看还能当“国民MC”?
A:别看人家长得不好看,但是口才好、有学识又会搞笑啊!像这样的综艺谐星,才是韩国人心目中有真本事的明星!
“忠武路”以下一层,则是活跃在各大电视台的大牌:著名主持人、电视剧明星以及综艺谐星。有“国民MC”之称的刘在石,坐拥《无限挑战》、《Running Man》等数个收视率超高的综艺节目,广受观众爱戴。另一位著名主持人姜虎东,则因为闹出过“逃税丑闻”不得不暂别娱乐圈,如今声势大不如前。至于电视剧明星,自然不用我们多提,只要关注韩娱的,谁不能如数家珍地报出几个名字来呢?从裴勇俊到如今他组建的经纪公司旗下的金秀贤,更新换代,生生不息。至于那些活跃在综艺节目上负责搞笑逗趣的谐星,一则因为脸熟,二则也更容易彰显才华——对于能歌善舞的韩国人来说,唱歌跳舞谁不会?能让人笑才是真本事啊。
Q:为什么在韩国的“广告明星排行榜”上,金妍儿能排在所有艺人前面?她不是运动员么?
A:在一个全民娱乐化的国家,成绩突出、外形姣好的体育明星,出镜率远胜过一般的艺人。像金妍儿,都快成“跨界女王”了。
除了上述两个阶层,知名运动员与混迹于首尔大学路一带的艺术家,也享有不俗的地位。严格来说,他们不算艺人,但在韩国这样一个娱乐业发达的国家,体育界与艺术圈的翘楚也都会被包装成了不起的娱乐明星——“花滑女王”金妍儿就是这样的存在。
自从为韩国获得史上第一块女子花样滑冰世锦赛金牌后,从速溶咖啡到高档化妆品都竞相邀请“女王”代言,她还拥有自己的粉丝俱乐部、冠名的综艺节目、发行单曲,娱乐圈的艺人们也无不以与“女王”套近乎为荣。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夺金之后,金妍儿的声望达到了顶峰,常年位居“年度最具好感度的广告明星排行榜”之首,甚至连“女王”的体育迷们都在抱怨,种种商业活动和娱乐活动实在是太分散她的精力了。
Q:听说其实韩国偶像艺人(idol)在娱乐圈地位很低,这是真的么?
A:是的,韩国老百姓觉得他们只有长相没有本事,学习也不好,所以只有当偶像这一条出路。
在歌谣界,地位最高的当数唱韩式演歌(韩国称这一曲风为“Tort”)的大前辈们,其中的大咖——太真儿与宋大琯,地位类似于我们的刘欢和宋祖英。而摇滚圈的前辈也备受尊敬,比如“摇滚教父”徐太志(堪称韩国罗大佑),就被人称为“文化大总统”,一手打造出BigBang这样的偶像天团的YG娱乐公司老板杨玄石,当年也不过是跟在徐太志后面混的小弟。
在韩国民众看来,偶像组合是青少年才会追捧的,“潮人”更爱听国外流行歌曲或者本土的嘻哈、摇滚乐。而且,偶像组合的艺人往往从小就要接受演艺培训,注定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业,所以韩国民众一直有“只有学习不好或者脑子不聪明的人才去当偶像”的偏见。
韩国娱乐圈本土市场狭小、竞争激烈,因此新人更新换代速度超快,今年还在电视上红得不行的组合,可能第二年就被同类型的取代掉了。所以,相对而言,在海外大受欢迎的偶像组合,其实在本土娱乐圈属于“食物链”中的底层。像“少女时代”那样能被剪进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宣传片里,作为“国家文化代表”而出现的偶像组合,简直是奇迹中的奇迹。
【行业篇】
韩国政府才是“韩流”幕后的最大推手
Q:据说韩国艺人在他们国内的收入很低……这怎么可能?!
A:没错,整体而言,这个行业的平均年收入跟普通工薪阶层相差无几。
在普通人眼中,演艺圈是又风光又赚钱。在中国,就连一些N线艺人,也有机会能赚到在北京三环里买一套房的钱,但在韩国?你想太多了。
韩国劳动部2013年发表的年度报告显示,2012年韩国人年平均收入约合人民币20.6万元。而根据韩国税务机关提交给财务部的2013年报告推算,韩国艺人的年平均收入约合人民币19.8万元。这就意味着,如果做不到一线明星,那么当艺人还不如老老实实上班。
Q:听说在内地,付给一线明星的片酬甚至会高于电视剧的制作费用,韩国也是如此吗?
A:情况差不多,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,各大电视台已经不再迷信大牌明星,而是积极发掘新面孔——多鸡贼啊!
为了限制大牌艺人漫天要价,韩国业内制定出了“出场费标准”:按照艺人的资历、地位、演出的分量等分成大约18个档次,出场费逐层递加,到18级封顶。但对于类似刘在石、姜虎东这样的著名主持人,当年的李英爱、张东健、朴信阳等著名演员,则会与电视台另行签订合约规定酬劳,并不在“出场费标准”的限制之内——传说中裴勇俊的身价一度高达70万元人民币一集的天价。
但这些大牌艺人的薪酬并不由电视台直接支付,而是先由电视台将节目、剧集的制作费用支付给进行实际制作的外包公司,外包公司再将一部分钱付给艺人。极端情况下,有超级明星出演的剧集的制作费的确会低于明星的酬劳,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出现,各大电视台选择了有意识地提携新人出演剧集,以利于更多的制作费用能够花在拍摄及聘请优秀编剧上,打造出更激烈的戏剧冲突与制造更精致的视觉效果。感谢这种思路上的转变,《来自星星的你》与《继承者们》才能够在海外大受欢迎。而在李敏镐、金秀贤成为大牌后,韩国电视台肯定还会挖掘价廉物美的新“男神”——难怪李、金要跑到海外卖力捞金了!
Q:那么,韩国有“中央电视台”一样的国家电视台,或者“芒果台”一样特别牛X的地方卫视么?
A:最接近“央视”的就是公立性质的韩国广播公司电视台(KBS),它与公私合营的韩国文化广播公司电视台(MBC)、民营的首尔广播公司电视台(SBS)共同构成了韩国的三大主流电视台,也就是俗称的“三大台”。
KBS并非“国立”,但因为历史最悠久,韩国内外还是习惯地将之视为“国家电视台”。KBS的节目通常比较庄重严谨,以制作文化类节目与拍摄历史剧见长,但《蓝色生死恋》、《浪漫满屋》这种正统纯爱剧也同样是它们的拿手好戏。而MBC则在长篇剧(如《看了又看》《人鱼小姐》《大长今》等)和真人秀(如《我们结婚了》等)方面有一套。最娱乐化的莫过于SBS,《来自星星的你》等近年来在年轻人当中最受欢迎的剧集,正是它的手笔。
历史上,“三大台”都曾采取“制播合一”的方式,拥有各自的制作团队与专属艺人,但为了更好地适应竞争,目前它们早已实现新的制度——电视台拥有绝大多数剧集及综艺节目的制作权及播出权,并将实际的拍摄工作外包给相对独立的制作公司,制播分离的同时又保持着某种统一性,也各自拥有自己的年度颁奖礼。
正因为它们的寡头地位,大部分演员都只能“选边站”,鲜少能够同时出演不同电视台的戏;而“三大台”也会有各自固定合作的艺人,像刘在石那样同时在三个电视台都有节目的主持人,实在是“大神级别”的存在。
另外,韩国对电视节目也同样采取分级制度,分为all(全民均可观看)、12禁(12岁以上可以观看)、15禁(15岁以上可以观看,综艺节目和韩剧多为此类)和19禁(19岁以上成年人可以观看),想看稍微“有点颜色”的电视节目?拿到身份证再说吧!
Q:韩国有“狗仔队”么?为什么他们的娱乐新闻永远都那么弱智?
A:韩国并没有成气候的“狗仔队”,而各大媒体与经纪公司之间存在着互利互惠的关系,加上韩国政府一直将“韩流娱乐”作为国家文化推广的名片使用,这也注定令娱乐媒体只会说艺人的好话,鲜少主动爆他们的负面消息。
另外,韩国舆论环境保守,各大演艺经纪公司对艺人实行强势监控,所以,关于艺人的负面消息即使被挖到,也很少能被爆出来。近年来爆出的“金妍儿恋爱”“少女时代成员允儿与李胜基交往”“元彬牵手李娜英”等重磅绯闻,也是经过了记者长时间的跟拍才得以确认,能够大张旗鼓地登出来,被业内认为应该是得到了经纪公司的默许。
Q:为什么韩国政府要大张旗鼓地推广“韩流”?
A:“韩流”相当于“韩国制造”的形象广告,接受了“韩流”,就会接受韩国的生活方式,购买韩国的产品。不过,这个原则,仅仅适用于本土娱乐还不那么发达的地方。
韩国媒体经常会略带夸张地报道本国艺人在海外受欢迎的盛况,如Super Junior组合在南美洲开展巡演,BigBang获得美国音乐大奖云云。不过事实上,“韩流”有效攻占的仅仅是本土流行娱乐业不那么发达的国家与地区,比如中国和东南亚等。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展的“世界巡回演出”看着热闹,但受众多为当地亚裔或侨民。对于这些地方来说,“韩流”仅仅是一种异域色彩的新事物,欧美国家的年轻人换个口味而已,正式打入主流社会很难。2012年火爆一时的“鸟叔”Psy,带给美国朋友的新鲜劲一过,2013年再发行新单曲就乏人问津。
而在另一大娱乐重镇日本,韩流艺人带给大妈们的感动虽然是永恒的,但随着日韩两国政治局势的紧张,主流媒体与受众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“拒绝韩流渗透”的呼声,连“日本春晚”红白歌会也已经不再邀请韩国艺人登场。
其实,韩国本土资源相对匮乏,这是不争的事实,历史、地缘及政治因素,决定了韩国经济必须采取“出口主导型”战略。而“韩流”作为一种文化推广的手段,既能够提高韩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形象,又能够间接促进韩国各类产品如汽车、数码产品、服饰化妆品等的出口,堪称一种“国家形象广告”。
1998年,韩国出台《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》,正式提出“文化立国”方针,认为文化产业是韩国经济复兴的动力所在,并为“韩流”的推广提供政策扶植与资金支持。韩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机构主导“韩流”的对外推广,而是通过外交通商部(主要负责和国外官方签订条约)、文化体育观光部(主要负责文化产业的推广)和教育人力资源部(主要负责韩语的推广和吸引留学生)等多部门协作来共同推动。另外,在政府的倡导下,“三大台”与各大娱乐经纪公司也均设有海外推广部门,面向全世界宣传韩国娱乐产品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,“韩流”卖的不是“都叫兽”而是“啤酒和炸鸡”,它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背后真正的靠山,是韩国政府。
来源:新沪江韩语学习